近年来,互联网经济盛行,微信朋友圈成为微商的经营平台,但微商的买卖交易,均通过互联网进行,一旦发生纠纷,极易出现维权难的问题。近日,马村区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了一批关于“微商”的买卖合同纠纷系列案件,经法庭调解最终化解了双方的矛盾。
原告归某某等人通过微信平台认识被告韩某某,向被告韩某某购买了一批游戏徽章,并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将货款支付给被告韩某某。但被告韩某某收到货款后仅发货了部分商品,原告归某某等人提出退款请求,遭到被告拒绝。据此原告归某某等人起诉至我院,请求法院判令被告韩某某归还全部货款。法官通过对被告韩某某多次上门走访,以“背对背”的调解方式促进双方沟通,最终化解了双方的矛盾,让原告归某某等人快速拿到了被告韩某某退还的货款,使得该批“微商”系列案件成功调解结案。不仅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,还真正实现案结事了,为马村区营商环境经济持续、健康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。
“微商”的兴起时间还不长,法律规定不明确,同时又缺乏监管,多数“微商”都没有实体店,没有相关经营资质,购物过程没有类似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平台保护,一旦发生纠纷,取证也相当困难。
法官提醒:
随着网络购物的触角不断延伸,微信这种即时通讯工具也成为众多商家争抢的新兴营销之地,但目前很多商家并没有完全实现实名登记注册,而针对微信朋友圈的经营活动,国家监管也尚处空白地带,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。且微信购物支付方式都是直接付款到卖家银行账户,缺乏第三方监管。因此,在微信购物时,尽量选择较为正规的电商购买产品,详细了解产品信息,加强对产品的鉴别能力,防止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。其次,注意保留相关凭证,买家要注意保留聊天记录、银行汇款单、卖家姓名、身份证号等凭证,以降低购物风险。这些记录或将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证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