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龙峡,冥冥中,我便要迷。看到作协人鲜艳的房子(以下简称房子)在通知中的采风通知,我便盘算了时间,向家人告假:周日去青天河。出发当日,在火车站广场转了两个圈,才找到通知中的集合地点“东北角”。找到了,才被告知是去青龙峡,而非青天河。而之所以在火车站转圈找不到队伍是因为一直认为“东南角”便是“东北角”,当时还认为一定是房子迷糊了。真是迷人说人迷啊!
惭愧中,坐上了景区派来的大巴,一行作家38人(上了年纪的还不少)便向青龙峡进发。
青龙峡是去了多次的,印象中还不错的。但当接近山体,看到碧空下的满目苍翠时,还是为之一爽。隔着车窗用手机还能拍出几幅漂亮的风景照。
景区的司机很不错,缓缓地开,即使我坐在车尾,也没往常的晕车。
房子告诉我们今天的安排。先下山,走峡谷,上山坐索道。于是一群人在刻着“青龙峡”的石碑前合影后,没有横幅、没有旗子、没有帽子、没有任何标志,便散到山下去了。
我和芊芊素心结伴而行,手里擎着手机,随时拍照。下山的步道上弯弯折折,一弯一折,皆是美景,手机可以随时“截图”成像:黄栌树正值开花,红樱子似的散乱在步道两旁,郁郁煌煌,配着远山,绿丛中特别惹眼;长长的柔软植物将枝条伸着护着步道,尽管太阳很大,在步道上走根本不用任何遮阳设施;各色野花这儿一簇,那儿一丛,随意生长,更多的绿色植物相互交错,把整个大山都覆盖了个严实;偶尔看到山底的狭长谷底,似一长链蜿蜒。同行的芊芊素心竟然和我很合拍,偶聊一下各自的经历,大部分精力还是行走、观景、自拍、互拍,要把自己刻在景里。
快到谷底的时候,又下了个旋转式阶梯。记得原来是直上直下的快90度的铁梯子,曾经吓得手抖腿软,如今可以在人流中谈笑风生,早已不惧了那份悬空。看,那支崖柏凌空而立,就在阶梯伸手可触的地方,估计没有人敢打她的主意了。
下得阶梯,便闻哗哗水声,同时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。
沟底流水潺潺,清澈见底,游客们拿着彩色的渔网在水里徒然地捞着,嘻哈人声和五彩缤纷的人影在谷底入口处喧嚷。
随着人流逐水而行。大片的溪流、浅滩,大片的丰茂水草,大片的小小瀑布,间或几条黑灰色小鱼悠游其间。最妙的是溪流旁边的山体上还凿有一些幽深的洞穴,正好让看水看多了的游客换种凉爽感觉,开发景区的时候也是煞费苦心了。
正值周日,雨后天晴,人虽多,却都散布在溪中、溪边、谷内,但因了清溪、小瀑、绿木、环山而与自然融为一体,无所谓其多,也无所谓其少。
徜徉中,赶上了同样流连的房子,房子正坐在一块大石上凝聚天上的一块云。偷拍他的时候,他居然躺在了草丛里。我笑他,躺在毒日头下看白云。他反问我,你见过阴雨天看白云的吗?
房子的眼睛彷佛被天空的白云给勾住了,那一时刻,天空的一块块奇形怪状的云都在山头缓缓漂移,绿水青山白云蓝天,真是一幅绝美画卷啊!房子说我的手机录不清晰,但我的脑子刻录下来了。
同行的芊芊素心体力不好,大概急着找索道,无心恋战,不一会儿,便不见了她的踪影。
美女作家仝和四月都穿着长裙,这个石头上、那个草甸上,这朵小花儿旁,那个小谷里,都留下她们俏丽的影子。当年有情有义的青龙驻扎在了这里,如今,又迎来了与之相应的一群人,是她们,唤醒了温顺而多情的青龙。
房子这时接了一个同行的电话,那同行说他们几个在前方的小瀑布旁睡觉,哗哗的水声就是催眠曲,他们在等待房子去叫醒他们。于是房子勉强起身。
再往前行,我们发现了青龙的绿汪汪的眼睛。那是一片静谧的湖,其中长满了高高的水草,那袅袅婷婷的样子清晰可见,让人想到了房产商的楼盘模型,精致而温馨。再看,她们密密地摇曳着,染绿了湖底,充满着魅惑,又像穆桂英布下的阵法,让你去自投罗网,像温润的和田玉,让你忍不住亲吻,抚摸。房子又出神了,忘了他作为带队的职责。
回望这片湖,我仔细端详拍照,突然一阵风吹来,险些把我吹翻,随后,便见人群一阵惊呼,湖水沿着风的来向一层层翻起了银色的小鳞片,四月说看到了全是金色的鳞片,壮观的情景一闪而过,如梦如幻如电。看来,是青龙显象了,他轻盈地甩了一下青黄色的尾巴,向我们问好啦!
美女作家们在湖边尽情留影,还拉上了刻板的我。最近朋友圈疯传的一篇文章叫做《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》,哈哈,不知是我懂了青龙,还是懂了这群作家,心底漾着一层层的涟漪。
景不醉人人自醉,不知道我是否又迷了,估计作家们也迷了,要不,说好了下午1点在索道站集合,却是拖拖拉拉直到2点才坐上了1号索道。
我和仝坐在一只简陋的椅子里,慢慢升空,仝轻柔的话语在山涧上空显得更加轻灵,短短几分钟,我们就从山底升上了半山腰。之后跟着仝穿过一条小道到达2号索道,准备由此直达山顶。正当作家们全部聚集在此,热热闹闹地互相拍照的时候,不好的消息传来,2号索道因风大暂时不运营。有愿意爬山的,从此到山顶也就40分钟至1个小时的路程。体力好的跃跃欲试,一部分体力不好的选择苦等。
爬过五台山五个顶,这些小山根本不在话下。而因为索道不开的原因,米把宽的步道上也布满了人,都在往上爬。迈开腿不久,耳边全成了呼哧呼哧的声音,还夹杂着汗味儿、烟味儿,有时候,不得不屏息行进,或者快走几步。不一会儿,同行的作家们一个也找不到了,不宽的步道上这坐一个人,那站一个人,有的还在补充给养。我呼吸平稳,步履稳健,悠悠地含着一颗水果糖,到视野开阔处,照上几张照片,想想如果坐索道,可能不会拍出我这样的大山照片,不禁得意起来。有时想着同行们还都不上来,我不免也这站一下,那站一下,只是拍远山,仿佛脚底下除了布满了人之外,没有风景。后来,当我发现仝拍了一组《不眠的花》晒出来之后,才发现仝拍的花儿都是美轮美奂,而我这些全是粗犷的大山,没特色的样子。“高高山顶立,深深海底行”大概就是仝的写照吧!
三四十分钟的样子,到达了山顶,突然看到缆车启动了,不禁为苦等的作家们叫好!原来等待也是一种坚持啊!以己之长比人之短,无疑愚蠢至极。
下午4点,同行陆续吃了午饭。本来安排的峰林峡之旅也取消了,只一个青龙峡便把作家们拖累至此。等车回程的当口,穿花格子衬衫的小杜饶有兴趣地采起了路边的草,是高粱穗子的缩小版,还送给了我。哈哈,我,迷人一个,何德何能,这把草悄悄地还给了小杜。